2025年中國人民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專業有哪些
2025年中國人民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專業有數據計算及應用、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類、哲學等專業,以下是具體名單一覽表,供大家參考。
一、招生專業
我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為數據計算及應用、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類、哲學。考生可登錄報名系統查看我校2025年分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及招生計劃;第二類考生單列計劃。
二、總體培養方案
學校強基計劃堅持“厚重基礎、瞄準前沿、注重個性、強化研究”的人才培養理念,實施“寬厚基礎、學科復合、科教融合、大師引領、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培養機制和培養過程的開放性、研究性、國際性、挑戰性和個性化,并建立階段性考核和動態進出機制。學校注重學術能力和科研興趣培養,第三學年經考核獲得轉段資格并通過研究生接收考核的學生,在第四年直接進入本研銜接培養階段。進入研究生階段后,學生主要在強基計劃所在基礎學科專業進行培養,部分學生也可根據培養方案進行學科交叉培養,本研銜接專業范圍見各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培養方案,研究生階段轉段具體招生專業和名額以轉段當年學校公布的工作方案為準。培養方案要點如下:
數據計算及應用:
方向一:瞄準前沿基礎問題,緊扣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需求,秉承“厚植根基、創新引領、交叉復合、德智兼修”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理念,以智能科學前沿基礎研究為核心,以國家重大戰略和關鍵問題為牽引開展長周期精英式培養,組建由知名學者、企業專家和教學名師組成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系統設置本博一體化銜接課程,推行小班化、研究型、創新驅動的教學模式,實施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強化科教融合和學科交叉,拓展國際視野與全球勝任力,著力培養智能科學領域“智理淵深、創見非凡、交叉拓新、永攀珠峰”的領軍人才。
方向二:瞄準數據計算領域的前沿基礎問題,緊扣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需求,強基計劃堅持“厚植根基、數智融合、敢為人先、科技報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突出計算機基礎理論與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特色。以前沿理論探索和國家戰略關鍵問題為牽引,組建由知名專家與教學名師領銜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系統設置本碩博一體化銜接課程,推行小班化、研究型、創新驅動的教學模式,實施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強化科教融合和學科交叉,拓展國際視野與全球勝任力,著力培養具有“智能引領、數據筑基、交叉創新、時代擔當”的未來領軍人才。
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面向古文字學科發展前沿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秉承“大中文”理念,依托“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融通文字、文獻、文學、文化、文明,在成熟完備的漢語言文學學科基礎上,突出古文字交叉學科特色,采用通專結合、本研銜接的培養方案,實施全程全員導師制、個性化、小班教學、產學研融合的培養模式,打造三大系列講座和品牌性賽事,構建課訓、研訓、賽訓、會訓、實訓等“五訓”體系,培養對古文字及古文明研究懷有持久興趣,既有家國情懷又有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未來古文字學家,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基因。
歷史學類:面向服務國家文化強國戰略與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需求,秉承“厚重基礎、寬廣視野、通專結合、科教融合”的人才培養理念,立足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協同育人優勢,有歷史學、考古學兩個培養方向。歷史學方向聚焦傳統優勢與前沿拓展并重,強化古今貫通、中外互鑒的史學素養訓練,注重史料研讀與理論建構并舉。培養具有堅實史學基礎、敏銳學術眼光和國際學術勝任力的青年學者。考古學方向立足中國考古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圍繞“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等重大方向,培養既能從事一線考古工作、又具國際視野與理論創新能力的考古拔尖人才。兩個方向系統構建“五位一體”本科學術訓練體系;實施導師制、小班化、個性化培養模式,鼓勵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在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之間選修課程與參與科研。通過全周期、高水平、融合式的系統培養,培育一批能夠引領新時代中國歷史學發展的青年拔尖創新人才。
哲學:適應全球化與當今社會發展的深層需求,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兩個結合”,秉持“強基博識 問題導向”拔尖人才培養理念,實施本碩博銜接、大師引領、導師制、小班教學、教學研訓賽一體的培養模式,打造個性化培養方案。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致力于培養具有深厚哲學素養、跨學科視野與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領軍人才,成為潛心學術,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重任、關注人類社會重大問題的未來思想者,在學術研究、社會實踐和國際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