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呼和浩特職業技術大學單招錄取分數線是多少分
本文為大家整理的是呼和浩特職業學院2022年單招錄取分數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異議,還請以各省市教育考試院和學校公布的信息為準。
1、2022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單招錄取分數線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2022年單獨考試招生分專業分科類錄取分數線
系(部) | 專業名稱 | 專業代碼 | 專業代號 | 科類 | 分數線 |
師范部 | 現代流行音樂 | 550210 | ZK | 音樂 | 302 |
音樂教育 | 570108 | ZX | 音樂 | 334 | |
鐵道系 |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 | 500606 | 2A | 理科 | 390 |
500606 | 2C | 文科 | 383 | ||
鐵道交通運營管理 | 500112 | 2D | 文科 | 347 | |
500112 | 2E | 理科 | 341 | ||
機械與電力工程系 | 電氣自動化技術 | 460306 | L4 | 機電類 | 330 |
工業機器人技術 | 460305 | QE | 機電類 | 342 |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460301 | 22 | 機電類 | 226 | |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 | 460104 | 2G | 機電類 | 338 | |
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 | 460701 | QC | 汽駕類 | 331 | |
美術系 | 廣告藝術設計 | 550113 | NK | 美工設計類 | 372 |
室內藝術設計 | 550114 | NH | 美工設計類 | 367 | |
人文與旅游系 | 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 | 540106 | 2H | 文科 | 340 |
540106 | DY | 旅游類 | 283 | ||
旅游管理 | 540101 | 71 | 旅游類 | 275 | |
經濟管理與法學系 | 電子商務 | 530701 | A6 | 財會類 | 304 |
市場營銷 | 530605 | 2J | 財會類 | 303 | |
現代物流管理 | 530802 | 2K | 財會類 | 319 | |
建筑工程系 | 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 | 500201 | 2M | 建筑類 | 350 |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 | 440102 | 2P | 建筑類 | 360 | |
國際教育部 | 大數據與會計(中外合作辦學) | 5303H | FF | 文科 | 320 |
EA | 理科 | 264 | |||
GC | 財會類 | 279 | |||
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中外合作辦學) | 5002H | ED | 文科 | 278 | |
EE | 理科 | 337 | |||
美術教育(中外合作辦學) | 5701H | ZH | 美術 | 376 | |
RT | 美工設計類 | 338 | |||
學前教育(中外合作辦學) | 5701H | DZ | 幼師類 | 357 | |
音樂教育(中外合作辦學) | 5701H | GA | 幼師類 | 297 | |
ZJ | 音樂 | 336 | |||
電氣自動化技術(中外合作辦學) | 4603H | DF | 文科 | 297 | |
CA | 理科 | 269 | |||
GB | 機電類 | 354 | |||
醫藥衛生系 | 環境監測技術 | 420801 | 2V | 農學類 | 184 |
應用化工技術 | 470201 | 2X | 農學類 | 199 | |
470201 | 2Y | 化工類 | 272 | ||
470201 | 3A | 采礦類 | 217 | ||
護理 | 520201 | QH | 醫學類 | 355 | |
健康管理 | 520801 | SB | 醫學類 | 195 | |
康復治療技術 | 520601 | S8 | 醫學類 | 197 | |
體育部 | 休閑體育 | 570302 | 1D | 體育 | 240 |
2、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簡介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是一所有著百年辦學歷史的老校,其源頭可追溯到前清末季“廢科舉,興學堂”的年代,即1907年的歸綏師范學堂,是為呼和浩特地區師范教育之始。1922年改為綏遠師范學校,其后幾經輾轉、幾次更名,直到1945年遷回原址,進入蓬勃發展時期。1954年更名為呼和浩特師范學校,1977年恢復高考后就開始招收普通師范大專生。2000年9月,呼和浩特師范學校并入呼和浩特教育學院,組建新的呼和浩特教育學院。2002年,由呼和浩特教育學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學院、呼和浩特職工大學、呼和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四所院校合并組建呼和浩特職業學院。2004年至2006年,又先后接收了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呼和浩特鐵路局分校、呼和浩特鐵路中等專業學校、內蒙古廣播電視學校、內蒙古技師培訓學院,至此完成了九校合并。
學院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與時代、民族、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不渝培養人才,畢業生遍布全國,在政界、商界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