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外合作辦學招生計劃-各專業招生人數是多少
本文為大家整理的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25年中外合作辦學招生計劃,主要包含招生專業、各專業招生人數等信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變動或異議,請以各省教育考試院和學校公布的信息為準。
通常來說,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比普通專業分數線低10-20分,但是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費比較貴,少則2-3萬元/年,通常都是5-6萬元/年,10-20萬元/年也有,那些家庭條件較好但分數不夠目標院校普通專業的同學可以考慮。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外合作辦學招生計劃
2025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外合作辦學招生計劃(江蘇)
代號 | 院校、專業組(再選科目要求)、專業名稱及備注 | 計劃數 | 2024年錄取最低分 | 2024年錄取最低分位次 | 學費 | 備注 |
110614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14專業組(物理+化學)(中外合作辦學) | 225 | ||||
以下專業國內學習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國雷丁大學學習,學費按英國標準收取 | ||||||
E1 | 大氣科學(中外合作辦學) | 20 | 589 | 39949 | 57000 | 與英國雷丁大學聯合培養 |
E2 | 地理信息科學(中外合作辦學) | 25 | 580 | 48269 | 57000 | 與英國雷丁大學聯合培養 |
E3 | 環境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 30 | 578 | 50217 | 57000 | 與英國雷丁大學聯合培養 |
E4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中外合作辦學) | 60 | 585 | 43562 | 57000 | 與英國雷丁大學聯合培養 |
E5 | 數學與應用數學(中外合作辦學) | 60 | 580 | 48269 | 57000 | 與英國雷丁大學聯合培養 |
E6 | 應用化學(中外合作辦學) | 30 | 578 | 50217 | 57000 | 與英國雷丁大學聯合培養 |
11061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15專業組(物理+化學)(中外合作辦學) | 150 | ||||
以下專業國內學習四年,也可第四年赴愛爾蘭東南理工大學學習,學費按愛爾蘭標準收取 | ||||||
E7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 | 30 | 591 | 38210 | 54000 | 與愛爾蘭東南理工大學聯合培養 |
E8 | 人工智能(中外合作辦學) | 30 | 589 | 39949 | 54000 | 與愛爾蘭東南理工大學聯合培養 |
E9 | 軟件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 30 | 592 | 37357 | 54000 | 與愛爾蘭東南理工大學聯合培養 |
F0 | 物聯網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 30 | 589 | 39949 | 54000 | 與愛爾蘭東南理工大學聯合培養 |
F1 | 信息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 30 | 590 | 39109 | 54000 | 與愛爾蘭東南理工大學聯合培養 |
11060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03專業組(歷史+不限)(中外合作辦學) | 50 | ||||
以下專業國內學習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國雷丁大學學習,學費按英國標準收取 | ||||||
18 | 國際經濟與貿易(中外合作辦學) | 50 | 557 | 15653 | 57000 | 與英國雷丁大學聯合培養 |
110617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17專業組(歷史+不限)(中外合作辦學) | 30 | ||||
以下專業第四學年赴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學習,學費按英國標準收取 | ||||||
F7 | 數字媒體藝術(中外合作辦學) | 30 | 518 | 3603 | 26400 | 與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聯合培養 |
更多類型和省份招生計劃,請點擊鏈接:https://zs.nuist.edu.cn/zsxx/zsjh1.htm
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簡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南信大”,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是一所以大氣科學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江蘇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共建,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成員,入選國家“2011計劃”、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應急管理學院建設首批試點學校。
學校始建于1960年,原隸屬中央(軍委)氣象局,前身為南京大學氣象學院,1963年獨立建校為南京氣象學院,1978年列入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以來,先后實現了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現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