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有哪些專業?
重慶醫科大學有臨床醫學、兒科學、口腔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精神醫學、眼視光醫學、醫學檢驗技術、預防醫學、臨床藥學等專業,以下是具體名單一覽表,供大家參考,由于專業設置可能會變動,正式填報時需要以學校最新公布的數據為準。
一、重慶醫科大學專業設置情況
年份 | 省份 | 層次 | 科類 | 專業名稱 | 計劃數 | 學制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醫學(免費醫學定向) | 150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醫學(AI醫學創新班) | 5 | 5+x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醫學(錢惪班) | 20 | 5+x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醫學(5+3一體化) | 80 | 5+3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醫學(5+3一體化,碩士段兒科學方向) | 20 | 5+3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醫學 | 305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醫學(檢驗醫師培養試驗班) | 12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兒科學 | 75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口腔醫學 | 31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麻醉學 | 76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影像學 | 76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精神醫學 | 20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眼視光醫學 | 35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醫學(中外合作辦學) | 30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精神醫學(中外合作辦學) | 8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康復治療學(中外合作辦學) | 10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中西醫臨床醫學 | 31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檢驗技術 | 41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預防醫學 | 35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藥學 | 23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藥學 | 26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基礎醫學 | 23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法醫學 | 20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生物醫學工程 | 25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影像技術 | 27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口腔醫學技術 | 24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康復治療學 | 18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衛生檢驗與檢疫 | 24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實驗技術 | 18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聽力與言語康復學 | 24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智能醫學工程 | 24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信息工程 | 16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23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生物信息學 | 20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應用統計學 | 22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健康與醫療保障 | 27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護理學 | 335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公共事業管理 | 4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英語 | 4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醫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40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兒科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15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口腔醫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3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麻醉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7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影像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7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精神醫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3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眼視光醫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5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檢驗技術(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14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預防醫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12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藥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10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藥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8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基礎醫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5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法醫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5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影像技術(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3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康復治療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3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衛生檢驗與檢疫(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3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護理學(重慶市貧困專項計劃) | 10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醫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8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兒科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4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麻醉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3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影像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3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中西醫臨床醫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4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檢驗技術(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6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預防醫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5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臨床藥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6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藥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5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基礎醫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3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法醫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3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生物醫學工程(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2 | 5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影像技術(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2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口腔醫學技術(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2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康復治療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1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衛生檢驗與檢疫(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2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實驗技術(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2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聽力與言語康復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3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智能醫學工程(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3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醫學信息工程(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2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2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生物信息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2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應用統計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2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物理類 | 護理學(重慶市農村專項計劃) | 35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歷史類 | 護理學 | 5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歷史類 | 公共事業管理 | 17 | 4 |
2025 | 重慶 | 本科 | 歷史類 | 英語 | 27 | 4 |
二、重慶醫科大學簡介
重慶醫科大學(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重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單位,重慶市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
重慶醫科大學創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分遷來渝組建而成,原名重慶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2008年教育部、重慶市《部市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學校為重點建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