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11計劃大學名單匯總

1、111計劃介紹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由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以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進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學校匯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校引進國外智力的層次,促進海外人才與國內科研骨干的融合,形成國際化學術團隊,開展高水平合作研究、高層次人才培養、高質量學術交流,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學科,提升高等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111計劃”的總體目標是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圍繞國家需求,結合高等學校具有國際前沿水平或國家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以優勢特色學科為基礎,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研究機構或世界一流學科隊伍中,引進、匯聚1000名海外頂級學術大師以及一大批學術骨干,與國內優秀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相互融合,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重點建設100個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基地,努力取得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提高高等學校的整體水平和國際地位。
2、111計劃大學名單匯總(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華北電力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揚州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師范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工業大學、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三峽大學、武漢紡織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陜西科技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濟南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科技大學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大學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四川農業大學
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寧波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浙江農林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沈陽建筑大學、沈陽化工大學、大連大學
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吉林農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延邊大學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大學
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南華大學、湖南師范大學
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新鄉醫學院、南陽師范學院
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
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蘭州理工大學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醫科大學
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
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大學
新疆大學、新疆醫科大學
燕山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青海大學
廣西醫科大學、廣西大學
寧夏大學
內蒙古大學
西藏大學














鄂公網安備420111020038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