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獎學金有哪些,一般多少錢?
更新:2025-3-27 11:13:53 發布:大學生必備網
本文是大學生必備網為大家整理的同濟大學獎學金、助學金設置情況,包含國家資助、地方資助、校內資助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變動,以學校最新公布的信息為準。
一、同濟大學獎助學金設置情況
同濟大學本科生資助政策簡介 | ||||
資助項目 | 資助金額 | 資助人數或比例 | ||
國家資助 | 國家獎學金 | 8000元 | 每年約232人 | |
國家勵志獎學金 | 5000元 | 每年約568人 | ||
國家助學金 | 一等4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 | 每年約占在校生18% (一等2%;二等3%;三等13%) | ||
國家助學貸貸款 | 根據學費加住宿費確定,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 | 無限制 | ||
基層就業國家資助 | 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 無限制 | ||
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 | 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以及學費減免標準,本專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 | 根據征兵部門下達名額確定 | ||
綠色通道 | 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暫緩交納學費。入學后,高校資助部門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開展困難認定,采取不同措施給予資助 | 無限制 | ||
地方政府資助 | 上海市獎學金 | 8000元 | 每年約40人 | |
到上海市農村學校任教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 | 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 無限制 | ||
校內資助 | 困難補助 | 臨時困難補助 | 500-5000元不等 | 無限制 |
寒假路費補貼 | 200-1200元不等 | 每年約占在校生5% | ||
寒假留校困難學生春節慰問金 | 500-1000元不等 | 無限制 | ||
新生臨時困難補助 | 一等2000元;二等1000元 | 每年約占在校生6%(一等2%,二等4%) | ||
校內助學金 | 本科生校級助學金 | 一等5000元;二等2500元 | 每年約2300人(一等750人,二等1550人) | |
大學生成才助學金 | 一等2000元;二等1000元 | 每年約1900人(一等600人,二等1300人) | ||
社會捐贈助學金 | 1000-8000元不等 | 每年約700人,具體視捐贈情況而定 | ||
校內獎學金 | 同濟大學本科優秀學生獎學金 | 一等5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 | 每年約占參評總人數的30% | |
同濟大學本科民族班專項獎助學金 | 一等5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 | 每年約占民族班本科生的56% | ||
同濟大學本科社會活動獎學金 | 1000元 | 每年約占參評總人數的5% | ||
同濟大學本科新生獎學金 | 優秀新生獎學金20000元;新生獎學金3000元 | 每年約200人 | ||
同濟大學退伍學生專項獎學金 | 3000元(榮立三等功及以上榮譽者6000元) | 每年約150人 | ||
同濟大學少數民族預科班學生獎助學金 | 一等5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 | 每年約15人 | ||
社會捐贈獎學金 | 1000-20000元不等 | 每年約700人,具體視捐贈情況而定 | ||
勤工助學 | 22元/小時 | 每年約3000個固定崗位 | ||
學費減免 | 減免5000-8000元不等 | 無限制 | ||
困難新生家訪 | 300元 | 每年約600人 | ||
新生愛心禮包 | 600元 | 每年約600人 | ||
冬日送溫暖 | 200-600元不等 | 每年約600人 | ||
夏日送清涼 | 200-600元不等 | 每年約600人 | ||
愛心物資兌換 | 300元 | 每年約600人 | ||
寒假留校學生年夜飯及禮包 | 1000元 | 每年約600人 | ||
默默打卡 | 300-800元不等 | 每年約1000人 | ||
擎濟工程培養 | 發展型、成長型資助 | 無限制 |
二、同濟大學簡介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海洋局、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高校,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高校;入選國家“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美“10+10”計劃,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單位,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中國綠色大學聯盟、國際綠色校園聯盟、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
同濟大學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1908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標簽: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