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薦)一個清華大學生幾天IT行業獵頭生活的感想?。?)
更新:2018-12-10 19:05:42 發布:大學生必備網
她35,工學研究生,北大EMBA工商碩士,一個本土IT公司總經理,年營業額4億。本來她把簡歷投過來的時候,她告訴我因為和董事長經營理念不是很相同,想走。手頭沒有和她很區配的職位,主要是開始很重要的職位(AP,CM)老板都沒有給我做,其實我是個新手,什么東西都在學,但她希望和我保持聯系,今天早上,她打過來電話說下午會路過我們公司這邊,希望和我見個面,本來我下午3點約了一個客戶經理,后來我說3點半吧,3點半到的時候,她很準時,我約的那個人還沒有走,讓她等了10分鐘,會客廳被其它同事用著,我們就一起去了公司下面的一個咖啡廳,開始聊的很投機,因為我手里現在salesmgr職位比較多點,她想要CEOCOO的位置,然后我們一起聊她現在的公司,她從助理做起到最后總經理,給我講她出去拿單的經歷,說和員工的溝通,和老板的交流,說的很感性,語速很慢,我們都要了冷咖啡,她告訴我不喜歡加糖,她喜歡慢慢品嘗,當講到她陪客戶喝酒,陪客戶瘋狂,她聲音變的很小,她說起她讀EMBA的時候的抱負,還有自己的經營理念,她突然問我:我們活著為了什么?然后哭了,對于她的突然變化,我有點出手不及,不知道怎么辦,我很坦誠的告訴她,我每天都在面對比自己優秀的多人中間,我很亢奮,甚至有點緊張,不過我很少和candidate從心理去溝通過,我都是想用最專業的眼光和規劃和他們交流,因為我一直想使自己變的更professional,我說我的缺點很明顯,我普通話不怎么好,但我嘗試和用不同方式與別人交流,讓別人認可我,我是一個從不放棄的一個,我的努力讓我踏實,對事業方面,我們沒有可比性,你很成功,你開的是寶馬,如果不是工作的關系,這么高檔的咖啡廳我要等幾年后才可以光顧。
這個時候她平靜了許多,她告訴我,她很少流淚,甚至在丈夫面前,讓她苦惱的是,這個多變的社會大家都不按理出牌,你永遠不知道別人下一張出什么牌。前面大家都是正人君子,背后刀光劍影。她說不是因為壓力,每個行業都有壓力,普通的engineer也有壓力,而是在思考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只是覺得工作里面有很多惡心的地方。女性在IT這個群體里面還處于弱勢群體,而且永遠會是這樣。最后她告訴我希望她不是我的candidate,而是她的朋友。咖啡廳里放著輕音樂,相差一個輪回的兩個人就在那邊無語的坐了半個小時。
學生真的太單純了,我們大家都沒有了解社會惡心的事情,我以后會專門寫一些從我的candidates口里聽到高層惡心的事情。其實很有趣,我是感覺每天我都在拍電影,我終于明白電影來源于生活這句話了。
和網友的交流讓我很感動,大家對這群人的陌生,對他們的好奇,還有我們這個不夠專業的獵頭公司代理的卻是最高的職位,唯一的理由是他們和每個IT公司的高層都很熟,這也是本土獵頭公司沒發競爭的地方。
上次有人問我,魅力究竟是什么,其實我也說不明白,魅力究竟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他散發那種氣質,那種素養,讓你不自覺的想去學習,模仿。因為代理的是高端職位,對普通人比較遙遠,可是我們每個人不都是一直向往嗎?當然錢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但我描述的是那一群職業的經理人,職業的銷售人員,而不是暴發戶,他們身上迸發出來的是一種力量,一種信心,我不知道大家愛不愛看中央臺的《《對話》節目,其實每天我都在一群人對話,所以我每次晚上回來的時候都在想,那些主持對話節目的人,他們每次談話結束后也會有和我一樣的失落感吧,用一句人格魅力去描繪這群人太虛,我也一直在尋找他們成功的理由,我們知道一個成才無非是實力加運氣,這樣的描述對于我們普通人沒有如何意義。星期四上午在coffeebar面試了一個IT元老,原來他已經隱退,不過最后那個職位沒有其他人合適,和同事商量還是決定挖他,約他出來的時候沒有什么難度,他駕車帶我們去他認為是最好的coffeebar,安靜而且優雅,他說以前每次累的時候都會一個人來這兒,聊起現在的IT市場,他說他還是很懷戀以前,可惜中國最早搞IT的那批人基本隱退了,而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下滑,大量的新人出現。最后他還是沒同意出山,我們代理的那個位置還空著,也許他同意和我們見面,只想聊個天吧。最后我要他給我點建議,我他問我什么方面的建議,我說職業經理人成功方面的,他想了想說:無止境地追求卓越,這種人要求自己是英雄,這樣也是給別人尊重和自己信心的唯一方法。也嚴格要求別人達到他的水準。在工作上,他們會要求自己與部屬“更多、更快、更好IT行業大家都在和時間賽跑,不管是技術還是市場。
高年薪階層人士的經歷,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跳槽經歷非常少,一般5到8年才跳一次,甚至要10年以上才跳一次,而關鍵在于其最初擇業的時候非常清楚自己要選擇什么行業,而不是像現在的大學生頻繁的跳槽。跳槽如果跳得有系統,能夠反映出畢業生有系統的規劃,有明確的目標,還是會獲得企業的青睞。如果畢業生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雖然不停地跳槽,但如果是執著地向自己的目標在前進的話,公司還是會考慮這樣的人才。但如果畢業生工作一年半以內就頻繁換工作,一般公司也堅決不會考慮。
所以我們獵頭挑人的時候,第一眼看簡歷就是看跳的頻率,這也在獵頭行業達成的共識。雖然我們的存在,也在促使跳槽的發生,那只是人才的合理調配,我承認好多獵頭公司不負責的挖人,好的獵頭公司不僅為公司找到合適的人,也要為我們的candidate定下長遠的職業規劃,不是為了挖人而挖人,相反有時候我和他們面試的時候,我會建議他不要跳,嘻嘻,雖然我也是新人,不過在他們面前還是要裝的professional一點。
看看今天清華BBS的討論吧。我盡量想描述一群職業的經理人,而不是一群暴發戶,我描繪的只是表面的,由于代理的單調性(IT行業),高層性(高端)本來就不具有統計的科學性,我開始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科學的統計,感性的認識和理性的分析畢竟有很大差別。
我不批判任何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成功的角度,但無須認為那些不可理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過文章是真實的,片面的,我自己也承認這點,解讀是大家的事。至于每個成功的人的家庭背景,不是我考證的范圍,再說,每個社會都有不平等,成功有成功的理由,方式不同,大家在羨慕嫉妒的時候,為什么不能踏實的去做?我們要學著適應社會,而不是社會適應我們。
我沒有太多的建議給大家,唯一的就是規劃,系統的規劃,道理大家都懂,可惜有幾個人真正去規劃過?好多人還不是盲目的找工作?獵頭找有經驗的人可以不理會他的大學教育,但對應屆的大學生還是看重大學,那么好大學的學生更有可能有系統的規劃,因為選擇的余地大,而差點的大學,剛剛畢業也許僅僅為找到一份工作而奔波。
外面傳來的歌聲是:“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現在心里有些傷感,對于自己想捅第一筆金的我來說,每天和candidate聊天都讓我很失落。重要的是我們都年輕,這是我們最大的資本,房子,車子,女朋友,什么都沒有,哪又怎么樣?調整自己的平臺,站得高就可以望的遠。因為我們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