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有所作為的人30歲前不要在乎的25件事
更新:2018-11-29 12:26:28 發布:大學生必備網
欲有所作為的人30歲前不要在乎的25件事
1、漂泊
漂泊不是一種不幸,而是一種資格。趁著沒有家室拖累,趁著身體健康,此時不飄何時飄?
2、穩定
三十歲之前就在乎穩定的生活,那只有兩種可能,要么就是中了彩票,要么就是未老先衰。
3、評價
我們最不應該做出的犧牲就是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改變自我,因為那些對你指手畫腳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他們遵從的規則是什么。千萬不要只遵從規矩做事,規矩還在創造之中,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做每一件事,雖然這樣會麻煩點。
4、幼稚
不要怕人說我們幼稚,這正說明你還年輕,還充滿活力。「成熟」是個嚇人的詞兒,也是個害人的詞兒。成熟和幼稚是對一個人最大而無當、最不負責任、最沒用的概括。那些庸人,絕不會有人說他們幼稚。不信,到哪天你被生活壓得老氣橫秋,暮氣沉沉的時候,人們一定會說你成熟了,你就會知道「成熟」是個什么東西。
5、不適應
在一首搖滾里有這么一句:「這個城市改變了我,這個城市不需要我。」不要盲目地適應你生存的環境,因為很可能這環境自身已經不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了。
6、失敗
我的老師曾經跟我說,一個人起碼要在感情上失戀一次,在事業上失敗一次,在選擇上失誤一次,才能長大。不要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樣的老話,失敗來得越早越好,要是三十歲,四十歲之后再經歷失敗,有些事,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7、淺薄
如果每看一次《泰坦尼克號》就流一次眼淚,每看一次《大話西游》就笑得直不起腰,就會有人笑你淺薄。其實那只能說明你的神經依舊非常敏銳,對哪怕非常微弱的刺激都會迅速做出適應的反應;等你的感覺遲鈍了,人們就會說你深沉了。
8、放棄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棄,選擇了一個機會,就等于放棄了其他所有的可能。但江湖上一句肺腑之言就是:放棄是最容易的選擇,但放棄也是最大的失敗。確實,對于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遇到困難、人際關系問題等等,都容易放棄。但只有堅持才是成功的專利。 9、代價
不是不計代價,而是要明白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對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這絕不是一句廢話。否則,要到三十歲的時候才會明白自己曾經付出了多少代價,卻不明白為什么付出,更不明白自己得到了多少,得到什么。
10、孤獨
這是為自由付出的代價。
11、錯誤
這是年輕人的專利。
12、失意
包括感情上的,事業上的,也許僅僅是今天花了冤枉錢沒買到可心的東西,朋友家高朋滿座自己卻插不上一句話。過分在乎失意的感受不是拿命運的捉弄來捉弄自己,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13、缺陷
也許你個子矮,也許你長得不好看,也許你的嗓音像唐老鴨、、、那么你的優勢就是你不會被自己表面的淺薄的亮點所耽擱,少花一些時間,少走一些彎路,直接發現你內在的優勢,直接挖掘自己深層的潛能。
14、誤會
如果出于惡意,那么解釋也沒有用;如果出于善意,就不需要解釋。專門說到「誤會」倒不是因為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被人誤會的時候更多,而是這個年齡的人想不開的時候更多。
15、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