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考研方向分析
更新:2023-8-11 13:24:11 發布:大學生必備網
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考研方向1:運動人體科學
運動人體科學是研究體育運動與人的機體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學科群,它是適應社會對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而產生的運動與醫學交叉的新型學科,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設置的專業。包括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保健康復及運動醫學等學科。本專業培養的研究生具備良好的人體科學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是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競技運動及康復指導的專門高級人才。
研究方向
運動人體科學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運動解剖學,
02運動生理學,
03體育保健學,
04運動生物化學,
05運動生物力學,
06體育統計與測量。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學生在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和相關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掌握本專業從事科學研究所屬的實驗技能和方法,具有從事本專業為教學、訓練、健身等實際工作和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地閱讀專業外文資料和撰寫論文摘要,具備利用計算機、互聯網進行中英文文字及數據處理,網上信息檢索、查詢及學術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計算機編程知識。
推薦院校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碩士全國招生較強的招生單位有: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華南師范大學、沈陽體育學院、華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山東體育學院。
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考研方向2:體育人文社會學
專業介紹
體育人文社會學是研究體育與人、體育與社會互相關系基本規律的學科群是體育學的一個二級學科。應用人文社會學對體育這一社會現象進行研究,旨在從理論上提出有關體育決策的建議,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國體育方針、政策、法規和制度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是在原眾多學科的基礎上經概括而形成的,是在有關專家經數年的醞釀、討論后于1997年提出并設置的研究生專業。
培養要求
在本門學科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師資、科研和其它有關方面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體。
研究方向
01體育社會學;
02體育新聞學;
03體育管理學;
04體育經濟與產業;
05學校體育。
推薦院校
以下院校是該專業研究生院實力較強者,建議選報:北京體育大學,成都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華南師范大學,武漢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浙江大學,西安體育學院,曲阜體育學院,南京師范大學等。
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考研方向3:體育教學
專業介紹
體育教學專業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專業基礎寬厚,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以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從事學校體育與健康的教學、訓練、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工作、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多能一專體育教育專業復合型人才。
培養要求
體育教學專業碩士和學術學位處于同一層次,培養方向各有側重。體育教學專業碩士主要面向經濟社會產業部門專業需求,培養各行各業特定職業的專業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識、技術的應用能力。
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考研方向4:社會體育指導
專業介紹
社會體育指導專業培養具有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社會體育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基本訓練,掌握群眾體育活動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社會體育指導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社會體育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指導大眾體育、養生健身、休閑娛樂及特殊人群體育的運動技術;
3.具有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及教學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黨和國家有關體育事業的方針、政策、法規;
5.了解國內外在社會體育方面的學術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標簽:體育服務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