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鑒定與修復專業考研方向分析
更新:2023-8-11 16:20:33 發布:大學生必備網
文物鑒定與修復專業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文物與博物館、工商管理、中國古代史、考古學,以下是各專業介紹:
文物鑒定與修復專業考研方向1:文物與博物館
專業介紹
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培養具備文物學、博物館學的系統知識,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海關、新聞出版、教育等單位從事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館學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文物學、博物館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歷史、藝術、文化和科技等綜合知識的基本訓練,具有文物、鑒賞、研究和文博事業管理的基本能力。
就業要求
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旅游部門、新聞出版和教育單位的文物成列與保護、博物館管理和研究;公安、海關、商檢、拍賣典當、珠寶行等文物鑒定、評估和保護等工作。
文物鑒定與修復專業考研方向3:中國古代史
專業介紹
中國古代史是歷史學的一個二級學科。中國古代史開始于我國境內人類產生,結束于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夕,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發展階段。公元前21世紀,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早期國家的產生。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長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數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實現了與漢族的融合。隋唐時期,出現了社會經濟文化繁榮、政治開明的局面,國內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進一步發展。宋元時期,經濟重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南下,民族關系出現了新變化。明清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發展和鞏固,經濟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
培養目標
本專業要求研究生掌握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學識基礎和研究能力,了解本學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動態,基本上能獨立開展與本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學位論文應具有一家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有一定創見,相當的深度和廣度。
研究方向
01先秦社會與歷史文化;
02秦漢史;
03魏晉南北朝史;
04隋唐五代史;
05宋元史;
06明清史;
07歷史地理與地名學;
08中外關系史;
09中國思想史。
推薦院校
文物鑒定與修復專業考研方向4:考古學
專業介紹
考古學專業即考古學 。 考古學(Archaeology)屬于人文科學的領域,在中國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其他國家 多從屬于人類學,也有劃歸藝術史的。其任務在于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物質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于田野調查發掘工作。
培養要求
本專業培養具備考古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考古學高級專門人才。
發展狀況
考古是一個專業性非常強的領域,畢業以后你可以應聘到大學或科研單位從事教學或科學研究工作,也可以到博物館、拍賣行、文物商店或海關,從事文物保護、古玩鑒定以及拍賣等工作。如果你想向更高的學術領域邁進,也可以報考研究生或者再出國留學,繼續深造。
標簽:文物鑒定與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