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大學才是好大學?
更新:2018-11-12 18:58:10 發布:大學生必備網
“什么樣的大學才是好大學?”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
站在一些排行榜機構角度,排在排行榜前列的高校,就是好大學。近年來,大學排行榜的生意很紅火,迎合的就是社會對“好大學”評價的需要。有一些學生,就是根據排行榜來選大學和專業。
可是,政府角度的“好大學”,說到底,具有很強的計劃性和行政性,而從世界一流大學的成長經歷來看,沒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是通過政府“計劃”出來的,計劃模式下的大學,更像一級政府,而不是一個教育機構;在政府計劃之下,我國的大學辦學,關注更多的是辦學政績,而非育人成果。
排行榜上的“好大學”,暫不論其選擇指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其本質看,這只能代表一方面的社會評價——某個機構按照自己對“好大學”的理解,設置指標,根據學校的辦學數據,進行排名,而不按照將學生放在第一位的角度來排名,比如同學們真正學的怎樣,老師指導學生們做了哪些課題之類的,所以,我們所見的就是,各種大學排行榜的結果千差萬別,這令不少人感到困惑。
如果只憑政府的“工程”、“計劃”,排行榜的“排名”來選“好大學”,我們將一直擺脫不了困惑。真正的好大學,一是對學生負責,應該是按照個性化的辦學模式,適合學生個性、興趣,與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相結合的大學。二是非常重視教學和其他所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活動;三是全社會人們心目中的向往,將其子女“養育成人”的期待。大學是培養人的,大學若不培養社會各界精英,誰來培養,難道精英真的都是自學成才?
這就要求我們分析自己的個性、興趣,找到自己對哪類大學、哪個專業更感興趣。然而現在的悲哀在于,我們經過12年的基礎灌輸教育,除了知道自己還會做幾個題以外,已經沒有自己明確的興趣,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了,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基本就是“我這個分數能進哪個好學校?”了。
這還要求我們能夠審視自身的名校情結,不要對所謂的名校進行盲目的追逐。做到這一點,我們要對自己的大學學業和未來職業發展進行全面的規劃。我國學生還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讀書讀到高中畢業就結束了,進入大學,就是“終于解放了,混四年,”因此,選擇大學,很多同學只關注學歷和學校層次,意圖是能混一張還算有面子的“文憑”。
但拿到這樣的文憑,又怎樣呢?倒退10年,一些所謂名校的文憑,還管那么一點用,而現在,在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超過3100萬,毛入學率達到近27%時,沒有教育質量做保障的大學文憑,基本上就是一張廢紙。我國遲早要從“學歷社會”走向”能力社會“,在能力社會中,人們關注的將是一個人的能力和素質,而不是他有怎樣的文憑。
懂得這一點,就不難明白應該什么樣的大學才是好大學,應該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好大學,并以積極的態度來規劃學業和職業發展。
說到底,一所以學生為本,真正關心學生的大學,才是好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