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回大學,我依然不會好好學習
更新:2018-12-6 19:24:18 發布:大學生必備網
如果重回大學,我依然不會好好學習
雖然,大學四年,我沒有怎么好好學習,但是如果讓我重回大學,我依然不會好好學習,我會做什么呢?
上大學時,總有過來人用后悔不迭的語氣對我說:“如果重回大學,我一定會發奮讀書、拼命蹭課、苦練口語、天天泡圖書館……所以趁著你還沒畢業,一定要珍惜校園時光,好好學習?!泵棵柯犕?,我都會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后認認真真地聽完一節專業課,但當晚回宿舍就原形畢露了,好玩的視頻一個也不落,泡網的時間沒有縮減反而增加了……
我也曾惴惴不安,心想不好好學習是不是真的一定不會有好下場。真正工作以后,我卻對學長學姐的那番言論有了另一番看法,理論和實際差別太大。
在工作中,除了會計、法律這些專業性非常強的職業領域,課堂上學的東西能直接拿來就用的少之又少。在職場初期,無論從事什么行業,都需要快速學習、溝通協作、邏輯思辨這樣的軟實力,這些需要在象牙塔以外的生活中鍛煉和摸索。比起大學沒有好好學習,更讓人悔之不及的是沒有抓住一切機會去認識職場和社會。
所以,我想說的是如果我的大學重新來過,我會去超市做導購,去餐廳刷盤子,去肯德基或麥當勞打零工,去便利店打工……這些都是我上大學時不屑去干的,因為我覺得這些事既費力又不賺錢。但是,在工作了一年半后,我突然發現了這些體力活的意義。
去超市做導購
看上去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其實是積累“終端銷售經驗”的過程。我現在從事營銷咨詢行業,做得越久,越明白市場一線實戰經驗的重要。一次我和做過導購的朋友一起逛街,買化妝品的時候,她硬是幫我跟導購要了兩份贈品,贈品的價值甚至超過了我的購買金額。我觀察了整個過程,我的朋友只說了關鍵的兩句話。一句是“大家都是學生”,這樣一下子拉近了與同為學生的導購員的距離,繼而彼此迅速熟絡,這是我那朋友在做賣場導購時學到的銷售技巧。另一句是“可以給的,我也干過導購”,表明她知道導購的權限尺度在哪里,讓對方不要再拿“公司規定”作為拒絕多送贈品的理由。
去餐廳刷盤子
不是為了所謂的“體驗生活”,而是學著放低姿態。大家都說應屆生往往眼高手低。什么叫“眼高”?就是覺得一切都應該是唾手可得的:舒適的環境、優厚的薪水、響亮的頭銜、高額報銷的差旅費用……等到真正步入職場,發現一切都不對頭:加班竟然沒有加班費?出差竟然住經濟型酒店?打印、掃描這樣的瑣碎活兒居然讓我一千就是好幾個月?心里的落差嘩就落下來了,這也不愛干那也看不慣——這就是“手低”了。